環境教育設施
Welcome To Hsinchu Refuse Resource Recovery Plant
濱海低碳環境教育中心之特色
濱海低碳環境教育中心是一座兼具環保科技與教育學習的場所,也是目前規劃中課程方案的主要實施範圍,全館採清新亮麗的色調,室內空間寬敞而且舒適,所有設施利用70多種廢棄物及天然素材製作而成,其中更包含各種實用的家俱及櫥窗,建構獨具一格的「環保風」館區空間。因應活潑多元的學習理念,各展區皆設計了許多有趣的互動遊戲,兼具知識性、趣味性及多元性,以此體現綠色精神,傳遞環境教育的核心價值,並依功能及主題劃分為四個主要室內展區:
1. 多功能展示大廳:
主展牆面上設有200吋背投影大螢幕,可以依據課程及參觀者需求播放環保教學影片,或進行環保政令宣導。大廳中央地板上以巨幅窯燒磁磚拼貼成導覽地圖,參觀者可以踩踏路線圖了解新竹市濱海地區的地理位置,寬廣的室內大廳配合明亮的採光及挑高空間,讓人一踏入即可感受到磅礡氣勢。大廳服務台以回收舊書堆砌而成,靠牆及外側窗邊設置不同高度的漂流木長椅,一旁以瓜類、豆類等當地農作物攀爬棚架之意象為書架造型,有別於傳統制式的書籍陳列,營造生動活潑的閱讀空間,展現廢棄物回收利用的獨特環保創意。
大廳中央沒有任何固定設施,同時可以容納約60人舒適的席地而坐,投影牆的功能可以讓大廳轉變成教室,帶隊的教師或是解說人員可以和學習者之間完全無任何障礙阻隔,充分進行知識及情意交流,教與學之間從大廳就能有好的開始。
2. 溼地培育所:
濱海低碳環境教育中心位於新竹市濱海十七公里海岸線觀光動線上,走出室外即可接觸到北台灣生態最豐富的國家級香山溼地,溼地縱長約15公里,潮間帶最寬可達2公里,香山溼地總面積更廣達1,768公頃,多樣的棲地吸引了相當多的鳥類及蝦蟹在此棲息、覓食。自客雅溪口以南的海岸依序有客雅溪河口溼地,三姓溪及大庄溪口草澤溼地,香山泥灘溼地、海山罟紅樹林溼地及南港沙灘溼地等多樣貌的環境,溼地內孕育了多樣豐富底棲動物,根據新竹市濱海野生動物保護區保育計畫書的描述,保護區內紀錄貝類118種、蟹類45種、多毛類30餘種、魚類208種。多樣且豐富的底棲生物也吸引大批水鳥覓食棲息,區內曾記錄了277種遷移性鳥類及留鳥。潮間帶岸邊也多處的沙丘景觀,以及數種定沙植物,如海馬齒、馬鞍藤、裸花鹹蓬、蔓荊、濱刺麥等,將沙丘點綴得綠意盎然,沙丘植物不但有保護海岸線的功能,更具有自然教育與景觀的價值。
豐沛的自然生態資源使香山溼地成為新竹最佳的自然教室,參觀本教育中心的學生及民眾可以先預習濕地特色。濕地培育所透過空拍影片欣賞溼地之美,區內設施的情境營造,讓民眾體驗賞鳥及濕地探索之樂趣,輔以生動的數位影音、仿生模型及互動遊戲,帶領大家感受海岸線的自然及人文風情。
3. 垃圾與生活區:
減量(Reduce)、再利用(Reuse)、回收再生(Recycle)、再修護(Repair)及拒絕使用(Refuse)簡稱5R環保生活概念,環保生活區主要是推廣5R環保生活方式中的回收及再利用。市民日常面對的垃圾分類在這裡可以被重新定義,何謂垃圾?資源是因為合理而有效的使用,未被使用的部分也有可能成為有用的資源。展示區中的設施均利用回收的廢棄物,發揮巧思再製成日常生活用品延長物品的生命週期。所使用的廢品均為極常見的日常廢棄物,例如運用寶特瓶、吸管、空罐、包裝泡棉、舊窗簾布等多項生活廢棄物製作成沙發、床組、餐桌組等多樣家具及家飾,打造出處處充滿驚奇的小庭院、客廳、餐廳等居家空間讓本區展現與眾不同的風格與樣貌,藉此激發不一樣的創意火花,鼓勵大家一起動動手、動動腦,落實資源回收再利用、體現環保生活的精神。
4. 能源合作社:
溫室效應所導致的全球氣候變遷是當代最嚴酷的挑戰,不論生活在地球任何一個角落都無法逃避,大量燃燒石化燃料取得動力和電力是全球暖化最主要貢獻。根據能源局統計台灣當前全年能源總供給量超過1億4千萬公秉油當量,其中98%是倚靠進口的原油、煤和天然氣,全國能源總消耗超過1億1千萬公秉油當量,發電、供應熱源和交通運輸佔掉能源使用將近一半。從供應和使用之間的差距了解我們的能源有許多浪費掉了,發電、運輸和熱源的使用意味者大量的二氧化碳排入大氣,對全球暖化的貢獻卓著,如何節約能源並開發潔淨能源是當前重要的任務。
能源合作社是呈現當前人類正在努力的方向,引領大家走入綠色能源的世界。國人日常生活可見的工具其能源使用數據、過內現有開發之綠能發電設施、綠色能源種類介紹等各種能源設施之展示,讓大家對於台灣能源有更進一步的認識。並設置「生態水撲滿」藉由收集雨水供應水池循環利用,利用植栽、飼養魚類以綠化室內、豐富池內生態,為空間創造不同風貌。
5. 綠色走廊:
綠色走廊為焚化廠區導覽行程的第一站,位於焚化廠3樓,此處展示了詳細的焚化流程圖 (垃圾車進廠→地磅站過磅→垃圾傾卸區→進入儲坑→吊車手夾入爐內燃燒,灰渣排出→由卡車運往浸水掩埋廠掩埋),另有爐床及排煙管的實體、密封展示的焚化飛灰與爐渣,以及焚化廠的3D立體剖面模型,此處可對焚化廠的廢棄物處理流程及設施做概略介紹,同時介紹焚化廠的廢氣排放、噪音抑制、底渣處理與再利用的處理措施。
垃圾是市民日常生活的必然產物,大部分的民眾對垃圾處理的認知只停留在丟入垃圾車的那一瞬間,事實顯然比民眾認知復雜許多。可燃垃圾的處理進入焚化廠之前已經一連串的分類篩檢,焚化廠讓垃圾變成燃燒後的灰燼,最後仍需將灰燼掩埋。民眾前段的配合是焚化廠能夠順利營運的關鍵,有效的分類和垃圾減量能使焚化廠能達到最長的壽命,也能夠降低營運成本。